縣域電商之江蘇泰州:讓村莊小木船劃進世界大海洋
當前,“互聯網+”正在逐漸成為縣域經濟發(fā)展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主要突破口,而在眾多縣域電商的先行者中,不乏供銷合作社作為“主力軍”的身影。那么,這些走在時 代前沿的榜樣,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發(fā)展縣域電商,又是如何將縣域電商的發(fā)展與當地特色產業(yè)的發(fā)展相融合,進而帶動縣域經濟乃至縣域生態(tài)的重建?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走訪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的電子商務示范縣,以通過燭微之光,讓更多的讀者能察微知著。
一項古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曾因為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而一度凋零;如今,在當地供銷合作社所屬電商公司的幫助下走出江蘇、賣遍全國,甚至踏出國門、走向全球。一座因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老人與兒童的村莊,竟通過發(fā)展電商把更多的人才和資金沉淀在本土;如今,沉寂多年的村莊漸漸重新煥發(fā)出了青春與活力。這些現象,就出現在江蘇省泰州市。
走出去:把“非遺”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5年前,我們的竹泓木船最多也就賣到揚州瘦西湖,年銷售額不足百萬;如今借助互聯網,我們的木船不僅賣到了全國各地,更是漂洋過海到了美國、意大利、歐洲、中東等世界各個角落,年銷售額可達3000余萬元!”在身后工作人員的電腦發(fā)出此起彼伏的阿里旺旺訂單咨詢提示聲中,江蘇省興化市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木船制造廠——魯帆木船廠銷售總監(jiān)朱劍向記者詳細介紹竹泓木船產業(yè)由衰轉盛的詳細過程。
據了解,“竹泓傳統木船制作技藝”雖然早在2008年就成功入圍國務院批準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由于整個木船制作工藝相當復雜、工序多、工藝難度大,從選料備料到斷料、配料、破料、分板、拼板、投船、打麻油等有十多道工序,均為手工操作,且制作過程中沒有圖紙,全憑造船師傅的經驗,加之勞動強度大、工時耗費多、國內需求少、利潤微薄等種種原因,到2010年專業(yè)從事此項工作的木工匠人已不足80人。
“這項百年傳統工藝制作當時面臨著隨時消亡的危險,亟需保護‘搶救’,而通過傳統的銷售渠道卻難以擴大銷量、重振產業(yè)。就在我們一無所措之時,由興化市供銷合作社組建的江蘇百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找到了我們。通過他們優(yōu)秀的運營團隊,我們在網上試售的由木船加工邊角料打造而成的小木凳市場反應良好,加強了我們通過網絡銷售木船的信心!”朱劍介紹道。
“通過對接,我們發(fā)現竹泓木船的制造工藝十分靈活,除了能夠用于生產竹泓木船,可以說任何類別的木船只要給上一份圖紙就能被原模原樣地打造出來。”江蘇百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飛告訴記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百喜公司特意騰出辦公場所邀請魯帆木船的銷售人員進駐,并成立了一支運營隊伍配合他們來做全網營銷。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訂單數量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遞增,木船業(yè)務也從原來單一的竹泓木船,逐漸轉變?yōu)橛弥胥敬蛟旒妓嚿a加工各個類型的實用木船及藝術模型欣賞用船,包括畫舫船、餐飲船、仿古船、機動船、烏篷船、小劃船等等旅游景點用船及展覽用船。
在逐漸打開國內市場的同時,他們還將目光投射到了國外,通過對接外貿公司,我公司目前已經開發(fā)出歐式尖底木船以及電動式威尼斯貢多拉船等多種外貿產品,并首創(chuàng)以分離的組裝方式出口、視頻教學組裝的先例。
“目前,我們已經擁有了出口資質,并積極招聘多名外貿人才,今年2月首次通過阿里巴巴海外版銷往美國225條歐式皮劃艇。盡管這筆訂單數額還稱不上巨大,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國際網絡銷售平臺將我們的木船送到更遠的海面,讓我們的傳統技藝在世界各地發(fā)光!”朱劍補充道。
沉下去:將電商店鋪開進千村萬戶
今年43歲的成進華,是具有“銀杏之鄉(xiāng)”美譽的泰興市(泰州市所屬的縣級市)元竹鎮(zhèn)成莊村的村民,在接受采訪的當天,他正忙著趕一批貨發(fā)往上海。2012年,成進華和許多懷揣創(chuàng)業(yè)夢想的人一樣,在淘寶上經營起了一家店鋪,主要銷售有銀杏木制成的木砧板等土特產品,但由于不熟悉電商的運作模式,他的生意一直沒有什么起色。
“當時銷路一直打不開,感覺前景非常暗淡,一年忙到頭刨除成本也就賺個零花錢,非常受挫。”成進華告訴記者,就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今年4月,由泰州市供銷合作社牽頭成立的第一家村級電商服務站在成莊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他便成為站里第一批服務對象。服務站不僅對他進行了系統的電商培訓,還利用自身資源幫助他注冊了電商公司,并在天貓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特有品牌——優(yōu)杰。
目前,成進華已經成為天貓銀杏砧板的供貨商。“在沒做任何活動、全靠自然流量的情況下,店鋪按照現在的銷售情況來看,預計年銷售額大概在200萬元左右、年利潤至少在60萬元以上。與此同時我還提供了3個就業(yè)崗位,并承擔了俺們村部分電商綜合服務站的相關工作,可以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創(chuàng)業(yè),充分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成進華說道。
今年38歲的沈小芳,是興化市竹泓鎮(zhèn)竹二村為農服務站電商培訓班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她告訴記者,由于初涉網店,很多東西不懂,除了每周固定的集中培訓之外,她還特別申請了點對點的教學。“這個月朱老師幫我解決了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淘寶的排名問題;而通過上個月的培訓,服務站則幫助我解決了上傳照片、推廣新品、質量維護等多個技術問題。這些很實用,我家店鋪的生意已經開始有起色了!”在沈小芳看來,她在村里開網店,既能帶孩子又能有收入,相較之下比外出打工“不知要強出多少”!
“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每周至少向村民進行電子商務培訓一次,而像這樣的服務站,我們今年預計將在年內開設200個左右。”泰州市供銷合作社副調研員李曉榮告訴記者,培訓是電商服務站的主要職能,每個服務站都會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制定培訓時間表,并制定個性化的培訓內容,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成為一名合格的電商從業(yè)者。
此外,該服務站還承擔代收、代繳、代買等綜合服務項目。“這些服務站,既能幫農民買又能助農民賣,是我們現階段創(chuàng)新為農服務方式的好抓手!今后,我們在打造村級服務站的同時,還計劃在那些具有特色產品、有一定基礎的鄉(xiāng)鎮(zhèn)逐步建立起鎮(zhèn)級電商服務平臺,讓更多的青年以及大學生村官加入到電商的創(chuàng)業(yè)熱潮中。”泰州市供銷合作社主任孫建國補充道。